2015 02 15 五寮尖步道

一直想走一趟【五寮尖步道】,網路上的描述,這是北台灣著名的岩場,以峭拔險峻的稜岩聞名, 一條充滿刺激、冒險、挑戰的登山路線,攀爬過程絕無冷場。
既然這樣,事前的功課是必須的。

爬了許多文,發現五寮尖有好幾個登山口,而台七乙公路(大埔路)合作橋的「玉里商店」旁起登,是山友最常走的傳統路線。
評估了一下,就從一個平常的山友開始吧。 初步決定走右圖紅線所標示的路線,體會一下所謂的刺激與冒險。
如果時間夠,體力還行,就繼續將藍色的路線走完,也登上附近最高的五寮尖,海拔639公尺。
早上七點從台北出門,GPS 輸入了 "五寮尖" 三個字,竟然出現了 "五寮尖停車場",直覺得就設定這裡為目標點。
結果,竟然帶到山上的 【龍山嚴】(右圖右上角處)的停車場,和當初所計畫的路線完全不同,計畫真的是趕不上變化。
最後走了右邊的路線,紅色是去程,藍色是回程。
整個行程雖然都在山頂上行走,都是上上下下的山路和峭拔險峻的稜岩,真的是累壞了;尤其是回程,短短的三公里,卻有著怎麼都走不完的感覺。
但是,幾個最重要的景點;【峭壁雄風】、【獨立岩峰】(也有人稱為【猴子形獨立岩】) 和【五寮尖山頂】都走過了,這些景點都有非常壯觀的景觀,而爬上這幾處的挑戰也饒富樂趣,彌補了疲憊的身軀。





【龍山嚴】停車場


【龍山嚴】停車場的入口處在台七乙公路(大埔路),離【合作橋玉里商店】大概有四公里, 路旁有指標,標明往【龍山嚴】、【五寮尖登山步道】和【阿屘尖登山步道】。 右轉進去後,是一段非常陡的上坡,沿路都有相似的指標,不太會迷路。


(注: 「屘」念「ㄇㄢ」,是 “最後” 的意思。台語 “屘囝(ban-kiã`)” 是“最後(生的)兒子”。
參考: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大約2.3公里後,就來到了【龍山嚴】停車場。廟在停車場後方的山腰上,左右各有一條路通往【龍山嚴】。 廟不大,停車場倒是非常的壯觀。走過廟前方時,竟然忘了看看裡面拜的是甚麼神,也忘了膜拜一下,罪過罪過。

左方入口
右方入口
(路的中間有一座廁所,【阿屘尖登山步道】在路的盡頭,面對廟的左後方。)
(入口處在右後方,往上走幾公尺有一個通往【大聖神木】的入口,【五寮尖登山步道】入口在山腰處。)

右方入口處有一個地圖,研究了一陣子,再對照手中的地圖,才恍然大悟了解,原來到了一個和之前計畫完全不同的地方,方向也恰好相反。算了,總不能再開回【玉里商店】吧,就硬著頭皮走下去了。

【三聖神木】的入口就在離登山口不遠處,指標說在 60m 處,既然這麼近,就走去瞧瞧。60m後的小山坡上看到了「三聖神木」,而樹旁的說明牌寫著,
【三聖神木】是指這裡有三棵「五葉松」,分別稱為「大聖神木」、「二聖神木」、「三聖神木」。這三棵神木都聳立在山頂的岩石上,其中最高的是「三聖神木」,「三聖神木」旁有一條往下走的小路,依序可見大聖和二聖神木。

看一棵就夠了,其他兩棵應該長得差不多才對。
結束了三聖神木,就來到了再高一點的登山步道入口,也開始今天的步道之旅了。




【龍山嚴】到【五寮尖步道】


大概為了吸引登山客,這段步道的前面四百公尺,沿途都有所謂的「景點」。譬如:
  1. 陵線和石椅
  2. 黑松三姊妹
  3. 大姐、二姐、小妹,長的都差不多,都是黑黑的五葉松,不需要一起出來亮相。

  4. 天然浮雕
  5. 按照解說牌上的說明,這附近應該有8個浮雕,但第一個我就看不出是甚麼東西。
    天然浮雕本來就是這樣,有慧根的人,看甚麼像甚麼,沒慧根的人,怎麼解釋都覺得不像,
    我應該是屬於後者吧。後面有任何浮雕的指示,我都是敬謝而不前。

然後,步道變得有挑戰性了,大部分都是在石頭間攀爬,不是那麼的好走了
大石旁的行走,
大石上的攀爬,
大石間的步道
也有多處,需借助繩索的攀爬
還有林間小路

終於看到了第一個路標,應該是正式的進入【五寮尖步道】。




10 號和 9 號景點


走上了【五寮尖步道】才知道,前面的步道只是開胃菜,豐盛的正餐才要上來。
整個步道非常的多變有趣,而照片是無法描述真實的路況,放幾張回憶一下。

也有一些前人,大概了解這段路途的無趣與辛苦,留下了一些激勵人心的話語。
只是不知道,還有十分鐘是到哪裡呢?


走這段路時,腦中所想的是,這樣一個步道,是甚麼樣的人,有多少的人,花了多少時間,前仆後繼走出這麼一個步道??
更重要的,這些人不但自己走,在步道上或步道旁也加上了許多的輔助,不僅讓後面的登山客更容易攀爬,也增加了許多的安全性。
舉些例子來看,
  1. 簡單的繩子
  2. 基本款
    加強款
    強化款,可以拉住做攀爬了
    結合木頭款

  3. 不鏽鋼柱加繩索相連

  4. 基本款

    不可思議款 (這款出現在後面【峭壁雄風】頂上的稜岩路上)

  5. 不鏽鋼柱搭配粗繩索

  6. 這種非常粗壯的繩索和鐵釘的結合,屢屢出現在後面的岩壁上

  7. 木椿加網狀尼龍繩款

  8. 這是我最佩服的其中一項。

    一根根巨大的木椿,搭配網狀尼龍繩,形成了絕對的安全防護。
    路旁剛好有一根倒榻的木椿,我詳細的看了一下,木椿的內心是鐵做的,每一根都有著相當的重量。
    而這些木椿是用水泥固定在泥土或石頭中。


    這段路上,少說有三四十根木椿。
    這要多少的人力和時間,將這些木椿、尼龍網繩、水泥、工具扛上山來,然後一根根的固定起來,再穿上尼龍網繩??
    對這些人真的是由衷的感恩,也佩服的五體投地。

  9. 鐵梯
  10. 中間爬過的一個短鐵梯
    在【五寮尖】山頂看到的長鐵梯,爬下可通往【龍山脈前路】

  11. 枕木

  12. 這些是鋪設在靠近【峭壁雄風】的山路上,離登山口有一定的高度與距離。多重啊??

  13. 最壯觀的是

  14. 攀爬30公尺高【峭壁雄風】的繩索,看看右圖的登山客的慘樣,再想想前人是沒有任何保護裝備下架設這些繩索的。
    山頂往下看
    繩索的結構
    一個往上爬的女登山客 兩個往上爬的登山客

繼續往前走,中間還看到了一個埋在地上的水缸,後方是一個平台,不知是甚麼用途?

最後來到地圖上的 10 號點。 10 號點旁是一個小平台,已經有些登山客在這裡了。
因為地圖上沒有說明,也不知道這 10 號點能夠看甚麼。
而路標顯示,距離出發點【龍山嚴】已經 2.12公里了。而這些登山客在那邊研究地圖,看來不熟悉地形的不是只有我一人。

和這些登山客搭訕了一下,他們是台北來的「龍友隊」,也很大方的讓我拍了照片。

9 號和 10 號點相距不遠,一樣的,還是搞不清楚四周有甚麼值得觀賞的。




8號:五寮尖山頂


前往8號點是一段非常陡的路,距離不長,

8號點位於【五寮尖】的最高峰頂,上面是一個不大的平台,正中央有一個刻著「總督府」三個字的基石

五寮尖山頂展望佳,視野遼闊,可俯瞰大三峽地區。
而站在石頭上,則可越過樹叢,看到【峭壁雄風】上的稜岩路和對面就是【獨立岩峰】, 今天天氣不錯,上面排滿了的登山客。
(這時也覺得,該換一台有長鏡頭的相機了)
旁邊一位老練的登山客告訴我,我是和別人反向而行,等一下上下【峭壁雄風】就要靠技術和別人搶繩索了。

下山有兩條路,都是垂直向下的,選擇了往 7 號景點的繩索
鐵梯,往 11 號景點
繩索,往 7 號景點


7號:大茄苳樹


下山的路,一開始都是有著繩索的峭壁石頭路,不是那麼的陡,但也有一定的挑戰性。
中間碰到了一對中年夫婦,身手矯捷的令人瞋目結舌,"借過"之後,不到五分鐘就消失在林間了。
每次到山中,總是會碰到一些奇人。

之後就是一段在山林間的石頭路,沒那麼的陡,但也不是那麼的好走。
7號點在一個小平台旁,旁邊有一個大茄苳樹,樹枝也被綁上紅色布條,聽說早期的農民視此樹為靈樹。
平台有一張桌子,已經有一群登山客佔據了桌子在吃中餐。奇人夫婦也在旁了。

(回程時拍的全景)

後方就是通往 7 號點的路,而桌子的旁邊還有一條路通往【後山路】。
因為個性內向,沒有和這些人哈啦,就繼續往7 號點方先前進。



6號:鞍部


(注: 登山常會看到「鞍部」兩字,但都不知道意思。今天孤狗了一下,在「維基百科」中找到了,
鞍部(saddle)為山脊上兩山間的低淺處,形似馬鞍,故稱之。來往被山相隔的地方,最短的路徑一般都是經過鞍部,因而形成山的重要通道,故又稱之為山口(mountain pass)或埡口。有些鞍部附近坡度較為平緩,常稱之為嶺。
在軍事上,鞍部是一個容易防守的地方,只須少量兵力便可守住,使敵軍不能跨越,因而常在此設置关卡或其他軍事設施,此時會稱之為隘口。 參考:「維基百科」:鞍部
喔,我一直以為「鞍部」是和原住民有關的。)

從7號的的大加苳樹走到6號的鞍部,是由一段段截然不同的路所組成的,而每段走起來都非常的"有趣"。

一開始是一段由枕木鋪成的林間上坡路段;

接著是一段小攀岩,

然後來到了另一段林間小路,而隨處可見高大的松樹,其中有一棵高高的長在懸崖邊,本以為又會有個甚麼名稱給它,結果沒有。

然後來到了一片約為45度的石壁,石壁中間是一條繩索,借由扶著這條繩索而通過石壁。
從松樹林間往石壁看去
必須沿著石壁腰身的繩索通過
石壁頂上立了一個十字架
石壁頂上 通過後所看到的石壁

而在石壁頂上,更可以清楚看到【峭壁雄風】上的稜岩路和【獨立岩峰】

然後又是一段沿著許多大石頭,上上下下的路,不長。

最後是一段下坡路,來到了6號點:鞍部。還真的是在兩山間的低淺處。
6號點標示牌

距離龍山嚴,已經走了 3.22 公里
旁邊立了一個不同的地圖

兩張石椅供休息,中間就是通往【三十閔窪路】和【後山路】

繼續往【合作橋】的方向,也進入【五寮尖】的重頭戲:【峭壁雄風】


【峭壁雄風】


到【峭壁雄風】必須先經過一段攀岩。這段攀岩路又分成兩段,前半段還好,有點陡的石頭路;後半段就不同了,既窄又陡。
而今天的登山客超多的,男女老少各國人種都來了,塞車的很嚴重,花了很多時間在等攀爬第二段。

前半段
後半段
前半段不難爬,前方已經有兩個登山客了,真不懂為甚麼登山杖不收起來? 同時也可以看到後半段 (樹後),紅紅藍藍綠綠的,有非常多的人在那邊。

中間的一段往上看,僅容一人上下

往下看,幾乎是垂直

等上面的人爬下來才能開始攀爬

終於來到了【峭壁雄風】,一面30公尺高,斜度七、八十度的大石壁,必須藉由繩索攀爬。
最棒的是有繩索有兩條,壁面又寬,沒有塞車的問題。
只可惜太靠近了,無法拍到全景。

由下往上看
由上往下看

【峭壁雄風】沒有想像的難爬,而且石壁凹凸不平,不難找到落腳的地方,三下兩下就來到了壁頂。

先研究一下,這兩條繩子是如何固定的。


再欣賞其他人攀爬的雄姿,
忘了這兩人是上還是下?
這女士的姿勢怪怪的? 哈哈

峰頂是一條窄窄的稜岩路,稜岩上設置了安全設施,一根根不鏽鋼柱, 柱子之間以繩索相連。 但走起來還是有點提心吊膽,摔下去可不好玩了。





峰頂站了許多人等著下去

因為位於高處,四周又沒有任何東西擋住視線,視野是非常的廣

【獨立岩峰】也在眼前,上面也有一些登山客了。

山頂的稜岩路挺長的,繼續往前走了一下

前方就是下山了,到此為止,往回走了。

循著原路回去,也爬下了【峭壁雄風】,下去的困難度高於上來,但也沒那麼的困難。



【獨立岩峰】


離開了【峭壁雄風】,旁邊就是【獨立岩峰】。
網路上描述,爬上【獨立岩峰】是一個挑戰,要登上此峰,必須膽大包天和手腳俐落才能上的了,恰好這兩項特質都是我所具有的,理所當然就該上去。

【獨立岩峰】的前面十公尺左右,真的是陡,不易攀爬。這張照片是爬上後,由上往下看,幾乎是垂直的。


上到峰頂後,有左右兩邊路,左邊的路沒有甚麼看頭,而右邊是一個小平台,高高的位於懸崖上,四周都用繩索圍住,確保安全。
往左邊的路
右方的平台

平台上有人在地上的石頭刻了一個類似的棋盤,不知是用甚麼工具辦到的?
最重要的是可以清楚的看到【峭壁雄風】,有兩條路可以上下,我走的是左邊那一條,較陡較長;而右邊那一條較緩且短,中間也可以稍做休息。


下去比上來更有挑戰,上來的時候還可看得到腳要往哪裡放,下去因為太陡了,完全看不到下一步,只能憑感覺了。



回程

6號到9號:後山路

9號回龍山嚴


先從6號走後山路到7號。這條路一直是上坡,實在是累。
而從7號到9號更是難走,不斷的攀爬。


終於走到了9號點,看看旁邊的地標,還有 2.2 公里到【龍山嚴】。


拖著沉重的步伐從9號走到龍山嚴,中間經過了鐵梯、木椿加網狀尼龍繩款、黑松三姊妹,來的時候很興奮的拍照,回程只有一種感覺:
靠,怎麼才到這裡啊?還有多遠啊?
感覺是一條好長的路,但最後還是回到了【龍山嚴】。爽。


後記


【五寮尖步道】是一條極具特色的山峰,充滿刺激、冒險、挑戰,不爬可惜,爬過了就會覺得沒有想像中的難。。
這次,五寮尖11景只看到了5個,下次要走下圖的步道,將剩下的景點都走一次,彌補小小的遺憾。